阅读文言语段《蒲松龄著书》,完成后面题目。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① 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节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
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为村中童子师( ) ②置行人大道旁( )
③如是二十余年( ) ④此书方告蒇(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而粉饰之
A.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梵天寺木塔》) |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
翻译下列句子。
(1)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请你概括出两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吾悉能志之
②不应而还走
③李生故寻王生
④王生惊觉,谢曰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阅读此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完成问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周亚夫军细柳 |
三军可夺帅也 |
B.上自劳军 |
劳其筋骨 |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侧 |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
D.军中不得驱驰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备胡(用来)
B.已而之细柳军(往、到)
C.天子且至(将要)
D.天子为动(为了)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一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汉文帝,“群臣皆惊”,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 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 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 ③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属:同"嘱",嘱托 |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微:如果没有 |
C.穷耳目之胜以自 适 |
适:到、往 |
D. 窃会计之余功 |
窃:偷得,这里指"利用"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重修岳阳楼 |
乃不知有汉 |
B.览物 之情 |
无丝竹 之乱耳 |
C.不 以谪为患 |
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
D. 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 |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 |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
B. |
乙文以"江"字先行,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 |
C. |
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
D. |
乙文把张梦得与骚人思士面对同样景色的态度作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快乐与甲文中的"乐"内涵是一致的。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三十年进士。胪唱①过御前。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曰:“君子也。”授行人司副,迁翰林检讨。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端好。帝大悦,赐酒馔,留竟日出。
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僭尘圣听,许臣必行。来几辍改,事同反汗②.何以信天下?”帝为动容。
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灵璧战败,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河而死。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亦同死。
(选自《明史•列传三十》,有删改)
【注】①胪唱:皇帝召见新科进士时,依次唱名传呼,称“胪唱”;②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酒馔,留竟日出 |
竟:全,整 |
B.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 |
隶:属于 |
C.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 |
执:拘捕 |
D.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 |
命:性命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见其容止凝重 |
窥镜,谓其妻曰 |
B.何以信天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帝为动容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D.朝服跃马入河而死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
②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
(4)陈性善为什么能被君王器重?请根据材料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手?”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①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②,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③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部。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之不继,使己志不申,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特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④,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屈致:(让他)屈意前来。②病笃:病重。③开府:设立臣相府。④仪轨:礼仪法规。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
B.亮每患粮不继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
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B.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C.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
B.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己志。他多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大业未成。
C.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愿。
D.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他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分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②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