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瓶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
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B C D E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气体时,应选用(填序号),反应方程式为,验证集气瓶中CO2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3)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极易溶于水。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2)实验室用上图B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C来
制备CO2,该装置的优点是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
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其发生装置应选择,
收集装置应选择(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4)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
说明:1.装置Ⅰ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2.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①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写出Ⅰ中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检验Ⅱ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若在Ⅱ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CO2 + 2NaOH Na2CO3 + 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现象,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填写“物理”或“化学”)。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 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2)实验步骤及记录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则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生成氧气外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计算】本实验中,若提供22gCO2气体,则需要含CaCO390%的大理石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小明依据资料显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当,开始收集氧气。 ③收集满一瓶气体,并将集气瓶(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_________。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③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
(3)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 。
这些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不少溶洞里的地下河水是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下表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软化硬水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步骤Ⅰ:取少量硬水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Ca(OH)2溶液,直到反应完全。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MgCl2+Ca(OH)2=Mg(OH)2↓+CaCl2 |
步骤Ⅱ:向上述试管中滴加 溶液,直到反应完全。 |
化学方程式: |
|
步骤Ⅲ: (填操作 名称)。 |
除去沉淀物。 |
得到澄清滤液。 |
步骤Ⅳ:用两试管取等量的上述滤液和原硬水样品,分别滴加 ,振荡。 |
盛有滤液的试管中。 |
证明硬水已软化。 |
【拓展】经过上述实验后得到的软水还含有一种可溶性杂质。要得到纯净水,
可以将滤液再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