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 |
B.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D.皆以美于徐公 / 徒以有先生也 |
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妾、客对邹忌所说的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但在语气和感情上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泪”,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使侄录之 ( )
(3)侄罔然而止 ()(4)执所书问曰 ( )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无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1)与友期行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友人便怒________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节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弗敢加也(2)臣之妻私臣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 | B.小大之狱面刺寡人之过者 |
C.何以战皆以美于徐公 | D.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从写法来看,甲、乙两文都对人物运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甲文中曹刿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意识到要想以弱胜强,须取信于民;乙文中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结合课文说说齐威王与鲁庄公有什么共同的优点?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春秋左传注》)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间:参与 |
B.肉食者鄙鄙:卑鄙 |
C.弗敢专也专:独享,专有 |
D.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于”与例句中的划线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战于长勺
A.皆朝于齐 |
B.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下面对此文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听说齐国攻打鲁国主动请见庄公,反映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他独具远谋的气度和自信。 |
B.曹刿与庄公关于作战条件的对话反映出曹刿的军事思想:只要取信于民就一定能战胜敌人。 |
C.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行为表现出他富有作战经验的一面:重实地考察的谨慎稳重。 |
D.曹刿在战后对敌我双方的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他以弱敌强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思想。 |
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所恶勿施尔也兽之走圹【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解释。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夫以老者之智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说“得道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