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 A 与常见金属单质 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 C,C 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和气体 E,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E 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G,G 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E 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 F。溶液 F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 H。H 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 A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B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G 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当生成 2mol 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___________mol。
(4)溶液 F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 H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 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请按如下要求填空:
(1)若A是气体单质,则A的结构式为,B的电子式为,由D生成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为固体单质,则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在第周期第族,由E生成C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物质①铁②干冰③金刚石④铜⑤水晶⑥氯化钠⑦单质碘⑧氢氧化钠【请用编号回答(1)和(2)小题】
(1)属于离子晶体的是,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属于原子晶体的是,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2)只含共价键(不含分子间作用力)的化合物是,只含离子键的是,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3)写出电子式:干冰,氢氧化钠。
(4)写出结构式:干冰,单质碘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时,实验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结束后,若铜有剩余,反应接近结束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使用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铜晶体。步骤如下:
步骤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步骤③的主要操作包括:。
(2)某同学查资料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H2O2,铜可逐渐溶解。实验装置如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物质后,铜粉开始溶解,溶液变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填字母);
A.Al2(SO4)3 | B.Na2CO3 | C.KNO3 | D.FeSO4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
温度/℃ |
700 |
800 |
850 |
1000 |
1200 |
平衡常数K |
2.6 |
1.7 |
1 |
0.9 |
0.6 |
(1)该反应的△H0。(填“>”、“=”或“<”)。若到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则CO2的转化率将,正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50℃时发生上述反应,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时,请在下图中画出700℃时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注明必要的标示)。
(3)在850℃时发生上述反应,以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其中向正方向移动的组是(填代号),平衡后与C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等的组有__________(填代号 )
A |
B |
C |
D |
E |
|
n(CO2)[ |
3 |
1 |
0 |
1 |
1 |
n(H2) |
2 |
1 |
0 |
1 |
2 |
n(CO) |
1 |
2 |
3 |
0.5 |
3 |
n(H2O) |
5 |
2 |
3 |
0.5 |
1 |
(4) 850℃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的CO2和H2,计算反应到达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