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马说》)
(二)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日:“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③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郁离子•良桐》)
【注】①斫:砍削、雕刻,在这里指制作。②古款:古代的款识,原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③宕冥:高远幽深貌。宕冥之山,为作者虚拟的山名。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才美不外见/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B.临: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
C.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
D.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从语段(一)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摧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至少答出两点)
语段(一)和语段(二)的意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情节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文言文阅读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
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当此时,诛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 (2)尉果笞广___________
(3)会天大雨___________ (4)等 死__________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起义的根本原因_________ ___。(用原文回答)陈涉准备为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选文中写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分)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它具有哪些才能? (3分)
[甲]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
翻译下面句子。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11分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渠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③干:求见④沟渠:田间水道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自谓可将兵十万()②会有土寇()③几为所擒()④恒独步庭阶()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刘羽冲)自练乡兵与之角 | B.(州官)使试于一村 |
C.(刘羽冲)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 D.由是(刘羽冲)抑郁不自得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你认为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选贤与能() (2) 阡陌交通()
(3)货恶其弃于地也 ()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请结合文句谈谈你的理解。
[乙]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留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阅读《三峡》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夏水襄陵⑵素湍绿潭
⑶绝巘⑷林寒涧肃翻译下列语句。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高地厚华夏情。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以上选段中第二自然段相比,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