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化学观或化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工生产中应遵循“绿色化学”的思想 |
| B.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 |
| C.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
| D.根据元素周期律,由HClO4可以类推出氟元素也存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FO4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
|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
|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
| D.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钠块,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
| B.溶液的pH不变,有氢气放出 |
| 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氧气放出 |
| D.溶液中的c(Na+)增大,有氢气放出 |
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
|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
|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
|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
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 mol·L-1的Na2CO3溶液100 mL,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 A.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时间太长 |
|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 |
|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 D.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时,洒出一部分 |
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可能是
| A.9∶4 | B.1∶1 | C.7∶6 | D.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