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X、Y、Z、W核电荷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Z、W同周期,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7,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 族。
(2)X与Y 能形成具有18个电子的化合物,此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存在 (填“化学键”名称)。
(4)Y、Z、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晶体类型是 (填“晶体类型”名称)。
(5)X和Y形成的化合物沸点比X和W形成的化合物沸点 (填“高”或“低”)。
(6)Z、W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已知苯酚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现有如下转化: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a.羧基 b.酚羟基 c.醇羟基提供质子的能力是(填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⑤编号所用的试剂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苯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乙醇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烟道气中含有的CO和SO2是重要的污染物,可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它们转化为S(s)和CO2,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O(g)+1/2O2(g)=CO2(g) △H=-283.0kJ·mol-1;
S(s)+O2=SO2(g) △H=-296.0 kJ·mol-1
(2)向甲、乙两个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5mol SO2和3mol O2,发生反应:
2 SO2(g)+O2(g)2SO3(g) △H<0
甲容器在温度为T1的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4.5mol;乙容器在温度为T2的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4.6mol。
则T1________T2(填“>”“<”),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A是恒容的密闭容器,B是一个体积可变的充气气囊。保持恒温,关闭K2,分别将1 mol N2和3mol H2通过K1、K3充入A、B中,发生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均为a L。
①下列示意图正确,且既能说明A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又能说明B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 __。
②容器A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所需时间t s,达到平衡后容器的压强变为原来的5/6,则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
(4)将0.1mol氨气分别通入1L pH=1的盐酸、硫酸和醋酸溶液中,完全反应后三溶液中NH4+离子浓度分别为c1、c2、c3,则三者浓度大小的关系为______(用c1、c2、c3和>、<、=表示)。已知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常温下CH3COOH的Ka=1×10-5 mol·L-1,则该温度下0.1 mol·L-1的NH4Cl溶液的pH为_________。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丙烯酸的结构简式是:CH2CHCOOH。试写出它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溴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反应2SO2+O22SO3(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的S0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下表空格内(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编号 |
改变的条件 |
生成SO3的速率 |
① |
升高温度 |
|
② |
降低温度 |
|
③ |
增大氧气的浓度 |
|
④ |
使用催化剂 |
|
⑤ |
压缩体积 |
|
⑥ |
恒容下充人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