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母教读
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②,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③,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朗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 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④!”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注释】①铨:蒋士铨,字心馀。清代江西铅山人。②句读:这里泛指文章。③夏(jiǎ)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④乃尔:这样。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毕置左右( ) (2)旋复持儿而泣( ) (3)鸡鸣方卧焉(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有多个孩子就好办,我只有一个孩子还没有成年,我死了,孩子要托付给谁? |
B.你有多个孩子就好办,我只有一个孩子又不孝顺,我死了,孩子要托付给谁? |
C.儿子多倒好办了,我只有一个儿子又不孝顺,我靠谁呢? |
D.儿子多倒好办了,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成才,我靠谁呢? |
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或上言秦府(秦王李世民官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上谓公卿曰:" 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 讟 (dú,怨言)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下列与"则危亡立至"中"则"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欲速则不达
(2)"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主要有:①台阶;②任命;③清除;④算法的一种。请结合本段内容,选出"尽除武职"中"除"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
(4)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两个可贵之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刘备将重任托付于诸葛亮,有哪三个方面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孙云球 ①,宇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 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 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幼 禀夙慧(具有) |
B. |
不爽 毫发(差错) |
C. |
万象 毕见(完成) |
D. |
无微不 瞩(看见) |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
B. |
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
C. |
"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
D. |
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②神哉,技至此乎。
(4)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
(5)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
古诗文阅读。
【甲】
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 ①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 ②由存,咽喉控带,萦错 ③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作者:[唐]李白)
【乙】
晨起,凄然如暮秋。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节选自《入蜀记》。作者:[宋]陆游)
【丙】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 ③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明]高启)
【注】①开扃(jiǒng):开合。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③萦错:纵横交错。④瘗(yì):埋葬。
(1)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你指出 不合适。
A. |
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 |
B. |
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 |
C. |
自新河/入/龙光门 |
D.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
(2)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3)"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 "和丙诗中"② "也能证明。(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
(4)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 ①,料量平 ②;尝为司职吏 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 ④ 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 ⑤ 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 尝为季氏史
②齐人 称之
③高山 仰止
④诸生以 时习礼其家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