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下各组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夫能不游堕事②其境过清
B.①水尤洌②以其境过
C.①潭西南望②乃记之
D.①坻,为屿,②山峦晴雪所洗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水尤清(   )      (2)悄怆幽(   )
(3)佁然不动(   )       (4)而从者(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理解填空。(5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               ”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           ”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        ”是静,“俶尔远逝”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为了发展旅游事业。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①,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恣鼠不顾逮夜,复呼群次第入,溺死。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你从越人的做法中获得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略无处 (通“缺”) 重岩叠(直立像屏障的山)
B亭午夜分 (正午) 夏水陵 (上,满上)
C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王命急宣(或者)
D乘奔御风(即使) 不以也(快,迅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每一横线上仅四个字)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
王之甚矣()今齐地千里 ()
翻译句子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谏最终取得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从选文看,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古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因遍观群书(2)从乡之先达执经
(3)逆旅(4)烨然若神人
翻译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写自己幼年、成年求学经历,采用夹叙夹议手法,情意恳切,语重心长。
B.“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句,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一心向学的精神。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等句,主要是突出老师的严厉。
D.本文写作特点是善用对比,从中得出结论: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是否专一刻苦。

用 / 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益慕圣贤之道(2)余立侍左右
从全文看,作者最终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的原因主要有哪两点?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概括时必须引用原文词句)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乃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但当涉猎()(2)蒙始就学()(3)即刮目相待()
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选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天资聪慧,最终成为普通人。《孙权劝学》中的吕蒙由“吴下阿蒙”,后来令人“刮目相待”。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