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收集信息】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
【提出猜想】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
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1)取少量该化肥样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研钵中混合研磨 |
________ |
含有铵根离子 |
(2)另取少量该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
没有________存在 |
(3)取(2)所得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 |
________ |
有Cl-存在 |
【实验结论】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若步骤(2)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是否可行?________(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完毕后,小亮同学在整理仪器时,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后的废液仍然浑浊并显红色,于是引起了他的质疑和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混合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有哪些?
【作出猜想】他断定混合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并对是否含有其它碱性物质作出猜想:猜想Ⅰ:Na 2CO 3 猜想Ⅱ:Ca(OH) 2
【实验验证】小亮认为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于是他对混合废液进行过滤,并取少量滤液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M是 |
|
猜想Ⅱ不正确 |
N是 |
|
猜想Ⅰ正确 |
【反思与交流】
验证完毕,小刚同学受到启发,于是他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进一步验证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他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反应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数据可以得出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一定是 。
【拓展应用】为了把以上废液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 2CO 3
猜想二: (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
______ ______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
在介绍氢气的制法时,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丝与一种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溶液反应,也会生成氢气。
【提出问题】与铝丝反应的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溶液不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原因是 。
同学们决定进一步探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该溶液。
【查阅资料】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钠 |
钙 |
钾 |
黄色 |
砖红色 |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
【实验探究】
①小强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②小明用铂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③有同学提出应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小美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这样做是为了排除 (填离子符号)的干扰。
【实验结论】该溶液为 溶液。
【交流反思】
①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与该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氢气外,还生成了一种含有AlO 2 ﹣的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而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 。
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
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氢气;
猜想三:氮气。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
(2)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则猜想一错误。
(3)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到 ,则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 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铝分别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
(6)若本实验所用试液是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做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钠、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1)步骤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Ⅱ:取步骤Ⅰ所得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
根据上述两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同时确定了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并写出了步骤Ⅰ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小组同学利用步骤Ⅰ所得的滤液继续探究。
【讨论猜想】小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成分做出了多种猜想,其中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的猜想分别是:
猜想一: ;猜想二: 。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如下方案来证明诸多猜想中猜想二成立,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果 |
|
|
猜想二成立 |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通过以上探究,最终确定了白色粉末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