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倒入一个烧杯中,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04、Na2C03
猜想②Na2S04
猜想③Na2S04、H2S04、Na2C03
猜想④Na2S04、H2S0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填序号)。
【实验探究】
(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②是正确的。请你对他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_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探究一: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①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②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_。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不同温度下,草酸钙分解的产物是否相同?
已知下列事实:
①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②12.8 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4)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通过上图数据分析,400℃-5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
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1、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
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
2、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3、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I. 只含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2三种。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A B C D
【获取事实】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 |
A(试管+粉末) |
B |
C |
反应前 |
42.0克 |
75.0克 |
140.0克 |
反应后 |
37.0克 |
79.5克 |
140.0克 |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 ▲
A.3CuSO4△3CuO+SO3↑+2SO2↑+O2↑ B. 4CuSO4△4CuO+2SO3↑+2SO2↑+O2↑
C.5CuSO4△5CuO+SO3↑+4SO2↑+2O2 ↑ D. 6CuSO4△6CuO+4SO3↑+2SO2↑+O2↑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
。
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后,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 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 (SO2+H2O=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
Ⅱ、.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
4NaC1+O2十2H2SO3 ==2Na2SO4+4HC1
III.再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1)、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
(2)、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3)、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
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加入足量的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