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登基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刑’,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若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若恩威所恩所,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比于贞观之初,相又甚远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C.旋海内无虞予在患难中,间诗记所遭
D.但与死罪人君神器之重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
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
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3分)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被:披着
B.人兵戎罹:遭受
C.而无以夺焉夺:争夺
D.卒以他事中:中伤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镇“守正为心”的一组是(3分)
①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②议事确直,世不能容
③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④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
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⑥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镇有一次独自骑着驴外出,请求具有仁心的人希望能赠给一些食物,路过山涧时洪水突然爆发,幸亏水流冲进大沟中,他才没有遇难。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准备了礼物看望延请他,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让他担任节度推官,专门掌管书信和奏疏。
C.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哀得非常厉害却行为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D.贞元九年,柳镇的儿子柳宗元考中进士,皇上问有关官员说:“该不会是以朝廷官员儿子的身份蒙混进的吧?”有关官员将实际情况汇报给他。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3分)
(2) 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4分)
(3) 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述字怀祖,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沉静,每坐客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尝见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谓庾亮日:“怀祖清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
太尉、司空频辟,又除尚书吏部郎,并不。历庾冰征虏长史。时庾翼镇武昌,以累有妖怪,又猛兽入府,欲移镇避之。述与冰笺曰:“方今强胡陆梁,当畜力养锐,而无故迁动,自取非算。历观古今,鉴其遗事,妖异速祸败者,盖不少矣。且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斯则天下幸甚,令名可保矣。
述出补临海太守,莅政清肃,终日无事。母忧去职。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初至,主簿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余无所讳。”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婚于坦之。及还家省父,因言温意。述大怒,日:“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简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长,直以真率便敌人耳。谢安亦叹美之。
但性急为累。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又不得。瞋甚,掇内口中,啮破而吐之。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
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选自《晋书一·王述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每坐客辨驰:纵横
B.而述处之恬如也恬如:安然,无动于中
C.怀祖清简责贞:坚贞
D.并不行:施行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述真率的一组是 ( )(3分)
①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②历观古今,鉴其遗事
③莅政清肃,终日无事④内讳不出门,余无所讳
⑤既云堪,何为复让⑥掇内口中,啮破而吐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述性情沉稳恬静。王导根据门第征召他为中兵的属官,他看到王导每次说话时,在座的都赞美,
便严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使王导为之改容。
B.王述在大事的处理上有见识。庾翼因镇所多次出现妖怪之事,又有猛兽进入官府,于是想要迁移镇
C.王述不讲究那些虚假谦让。儿子坦之曾劝父亲在接受官职时按惯例应谦让,王述认为既然胜任就不
必谦让,并对儿子作出了不如自己的评价。
D.王述性子急躁但能够克制。在一次吃鸡蛋时发生的趣事足以说明他性情急躁,但他担当重任后,却

每每克制自己,有人骂他便躲开而不回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斯则天下幸甚,令名可保矣。(5分)
(2)简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长,直以真率便敌人耳。谢安亦叹美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以姊为美人故也。
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朗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注] 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② 路马:皇帝的车马。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与语,爱其恭敬语:交谈
B.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许:赞许
C.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虽:即使
D.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策:鞭子

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万石君“恭谨无与比”的一组是 ()
①号奋为万石君。②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③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④乃谢罢庆。⑤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⑥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什么才能却受到高祖喜欢。
B.无论是归老家居后的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子孙,万石君都严格要求。“恭谨无与比” 是对他一生的性格特征的概括。
C.万石君的长子建,在朝廷上面见皇帝时,就像不会说话一样;平时则畅所欲言,甚至敢于指出皇帝批阅奏章中的笔误,但事后也很害怕。
D.司马迁认为石奋虽不善言谈,但却敏于行事。因此他的教化不苛刻而成功。他值得称为是行为忠厚的君子长者。

翻译句子。
(1)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2)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