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时曹操权书曰遗:送给
B.今水军八十万众治:部署
C.有其地奄:覆盖
D.愚谓大计不如之迎:迎接

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权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②具告
B.①不响震失色②愁前路无知己
C.①蒙冲斗舰以千数②遂私见樊於期
D.①向察众人议②臣壮也。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下战书号称率“水军八十万”“奉辞伐罪”,所向披靡,意图是威吓孙权。
B.曹操的战书起了一定作用,引起了东吴内部意见分歧,多数人赞成张昭的观点。
C.“鲁肃独不言”说明了投降派的意见占了上风,鲁肃虽主战,但未能当面发表意见。
D.鲁肃认为自己可以投降曹操,但孙权不可,希望孙权与众人再商议,以便“早定大计”。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2)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史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 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镇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史。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除:清除,铲除
B.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罢:被罢免官职
C.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劝:勉励
D.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细:琐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往往腾谤于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
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
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起从史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捡史书,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绹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吏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指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帮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隋书·李文博传》)
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治:整治
B.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典:主管
C.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延:邀请
D.正其末者须端其本。末:树梢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表现李文博“贞介鲠直”“守道居贫”的一组是:()
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②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③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④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⑤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帏中翻阅查看史书,并让他观察自己如何做事,薛道衡很欣赏李文博,对他的话欣然听从。
B.李文博能保持清高的操守,不随便地交往宾客,自己又能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同辈人都敬畏他。
C.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所以被调出做县丞,几年没升迁。
D.李文博对房玄龄的话产生了强烈的感慨,文博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2)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王①曰:“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②之!
“《诗》云:‘王赫斯③怒,爰④整其旅,以遏徂莒⑤,以笃周祜⑥,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⑦志?’一人衡行⑧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王:指齐宣王。②大:意指大勇。③赫斯:发怒的样子。④爰:语首助词,无义。⑤遏:止;徂(cǘ):往,到。莒:古国名,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431年被楚国消灭。⑥笃:厚;祜:福。⑦厥:用法同 “其”。⑧衡行:即“横行”。
(1)孟子用《诗经》的诗句正面暗喻齐宣王要像那样 ,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引用《尚书》的话,指出君王是帮助上帝来的,负有让天下安定、不让人横行霸道的责任。
(2)孟子又说:“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孟子·离娄下》),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勇”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 ①人主:即武帝。②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说:劝说
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怀:揣在怀里
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据:双手按地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难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3)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将要死时,他的言语是真心善意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锦、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邺,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不分,覆宗灭国。废立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注①太祖:曹操。②文帝:即曹丕,后为魏文帝。③并省:合并减少(官署)。④司直:汉置司直,帮助丞相举察百官不法之事。周昌:西汉大臣,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
对下列字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兵义者胜 义:遵守礼仪 B:务以俭率人 率:带领、带动
C:幸得免戾 戾:暴力、暴虐 D:属所亲眷 亲眷:亲近宠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2)古之学者必有师
B.(1)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1)太祖敬纳其言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1)此古所谓国之司直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一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毛玠“清公”的一组是( )
①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②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③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 ④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
⑤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 ⑥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

A.(1)(2)(5) B.(2)(4)(6) C.(1)(3)(4) D.(3)(5)(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毛玠被任命为治中从事,向太祖进言:出兵作战应合道义,不要贪恋官位,累积财物,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B.毛玠为东曹掾时,与崔琰负责选举,受到太祖信任。这时文帝任五官将,也亲自拜访毛玠,并且向他请教。
C.商议合并减少官府时,官员找借口要减东曹,实际是不想让毛玠作东曹掾,而太祖信任毛玠,下令减西曹。
D.魏国刚刚建立时,太子还没有确定,群僚拥护曹植为太子,毛玠劝告曹操不要废立长立幼,得到曹操的赞赏。

⑴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⑵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⑶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吾属今为之虏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