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实验化学]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相关物质的沸点见附表)。

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
(1)实验装置中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锥形瓶中的溶液应为___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催化剂,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3)步骤2中用10%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3中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
(5)步骤4中采用减压蒸馏技术,是为了防止_____。
附表 相关物质的沸点(101kPa)
| 物质 |
沸点/℃ |
物质 |
沸点/℃ |
| 溴 |
58.8 |
1,2-二氯乙烷 |
83.5 |
| 苯甲醛 |
179 |
间溴苯甲醛 |
229 |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 A.萃取分液 | B.升华 | C.结晶 |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___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_
(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
___
(4)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___
在实验室里制取少量FeCl3,可按照一定顺序连接下图中所列装置,所通过的气体过量且反应充分。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各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用a、b、c、d等字母表示);
(2)C装置的作用是;
(3)D装置的作用是;
(4)检验B装置中反应后铁是否有剩余的方法是:;
(5)用此方法可制得无水氯化铁。你认为能否改用Fe和盐酸反应,再通入过量氯气、蒸干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无水氯化铁,(答:是
或否);说明理由:。
某学生用0.2000 mol/L 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 A.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
| B.将已用蒸馏水洗净的碱式滴定管,再用标准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 |
|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
|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厘米 |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G.检查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H.再重复做滴定实验2~3次,记录并处理数据。
就此实验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短缺的序号)
→ B → → C → → A→→ H
(2)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
(3)如果不进行B步骤的操作的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 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影响”,下同)
(4)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5)若用酸式滴定管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时,取前有气泡,取后无气泡,其结果会导致测得待测盐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6)若称量一定质量的KOH固体(含少量K2CO3)配制标准溶液并用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某中学有甲、乙两个探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拟用小颗粒的铝铜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通常状况(约20℃、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一)甲组同学拟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完成实验。
(1)写出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旋开其活塞,一会儿后发现稀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中。请帮助他们分析其原因:。
(3)实验结束时,生成氢气的体积近似等于:。
(4)锥形瓶中残存的氢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填“有”、“没有”、或“不能判断”),简述理由:。
(二)乙组同学仔细分析了甲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后以为,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中的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大;实验结束后,连接广口瓶
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1)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2)实验中准确测定出4个数据,如下表: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 铝铜合金质量(g) |
m1 |
m2 |
| 量液管(C)体积(mL) |
V1 |
V2 |
利用上述数据计算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共12分)某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实验步骤及现象:①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②通入惰性气体(不与镁反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B中浓溴水颜色变浅至褪色,C中产生无色气泡④点燃酒精灯,观察E中固体变成了黄绿色。
查阅资料:氮化镁是黄绿色固体,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氢氧化钠的作用为(用简要的语言和方程式来说明)
(2)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亚硫酸钠的作用
(4)此装置有不足之处,请说明
(5)某同学要继续探究E中固体成分。将E中的固体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固体溶解并产生气泡,写出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