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氟在自然界中常以CaF2的形式存在。
(1)下列关于CaF2的表述正确的是
a.Ca2F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
b.F的离子半径小于Cl,则CaF2的熔点高于CaCl2
c.阴阳离子比为2:1的物质,均与CaF2晶体构型相同
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因此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CaF2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已知AlF63-在溶液中可稳定存在。
(3)F2通入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构型为,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4)F2与其他卤素单质反应可以形成卤素互化物,例如ClF3BrF3等。已知反应Cl2(g)3F2(g)=2ClF3(g)  H=313kJ·mol1FF键的键能为159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2kJ·mol1,则ClF3ClF键的平均键能为kJ·mol1ClF3的熔、沸点比BrF3(填"高"或"低")。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小苏打是某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的主要成分,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Ⅱ.氨气通入水中可制得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氨气的一种化学方法是:
Ⅲ.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M是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以芳香醇A为原料合成它的路线如下。

已知:


(1)写出反应Ⅰ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Ⅱ反应Ⅲ
(3)写出结构简式。EF
(4)写出G→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反应Ⅰ能否省略?;说明原因
(6)从E→F经过两步,这两步的次序能否颠倒?;说明原因

以石油裂解产物烯烃为原料合成一些新物质的路线如下。
已知: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Diels-Alder反应是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X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甲物质的名称
(4)属于酯类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的Y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5)R是W的一种同分异构体,R遇FeCl3溶液显紫色,但R不能与浓溴水反应,写出R的结构简式
(6)写出实验室由D制备E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锶(Sr)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钙、钡的相似。实验室用含碳酸锶的废渣(含SrCO3 38.40%,SrO12.62%,CaCO3 38.27%,BaCO3 2.54%,其它不溶于硝酸的杂质8.17%)制备硝酸锶粗品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市售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5%,密度为1.4g/cm3,要配制30%稀硝酸500mL,还需要查阅的数据是,若配制过程中不使用天平,则必须要计算的数据是,必须要使用的仪器是
已知两种盐的溶解度(g/100 g水)如下表

温度/℃物质
0
20
30
45
60
80
100
Sr(NO3)2
28.2
40.7
47
47.2
48.3
49.2
50.7
Ca(NO3)2·4H2O
102
129
152
230
300
358
408


(2)由浸取后得到的混合物制备硝酸锶粗品的实验步骤依次为:过滤、、洗涤,干燥。
已知,硝酸钙能溶于有机溶剂A中。式量:Sr(NO3)2–212、Ba(NO3)2–261、Ca(NO3)2–164
(3)制得的硝酸锶粗品中含少量Ca(NO3)2、Ba(NO3)2等杂质。测定硝酸锶纯度的实验如下:称取5.39g硝酸锶样品,加入足量的有机溶剂A,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剩余固体5.26g,将此固体配成250 mL的溶液,取出25.00 mL,调节pH为7,加入指示剂,用浓度为0.107mol/L的碳酸钠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碳酸钠溶液22.98mL。
滴定过程的反应:Sr2+CO32→ SrCO3↓  Ba2+CO32→ BaCO3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该硝酸锶粗品中,硝酸锶的质量分数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若滴定前样品中Ca(NO3)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硝酸锶纯度将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碘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酸性条件下,NaNO2溶液只能将 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2)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工业上氧化卤水中I选择了价格并不便宜的亚硝酸钠,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反应②发生时,溶液底部有紫黑色的固体生成,有时溶液上方产生紫色的气体。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反应②需要在条件下进行。
(4)流程中,碘元素经过了I2→I、IO3→I2的变化过程,这样反复的原因是
(5)流程中用到的NaHSO3溶液显弱酸性。是因为该溶液中存在以下的平衡:
①HSO3+ H2OH2SO3 + OH和 ②(写出离子方程式)
向0.1mol/L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回答问题: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如何移动?溶液的pH如何变化?
b.加入氨水至中性,则式子:c(Na+) = c(SO32–)+ c(HSO3)+ c(H2SO3)>c(H+) = c(OH),是否正确,解释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