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同舍生皆绮绣                  被:                  
(2)疑质理                        援:                  
(3)每借于藏书之家                假:                  
(4)右备容                        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克服求学中所遇到的困难的。(请勿照抄原文)
文章讲述了作者求学的经历,这对于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2)濯清涟而不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是陋室()(2)可以素琴()
(3)陶后有闻()(4)宜乎矣()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 D.各已然(熏陶)

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故人不独其亲(2)力其不出于身也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地也

A.每自比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D.所恶有甚死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不解其意咸(2)积雪始晴值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