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致信:“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文中的“先生”是指( )
A.蒋介石 | B.冯玉祥 | C.张自忠 | D.张学良 |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
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
A.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 |
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 D.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
1921~1935: |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 000人,年底发展到10 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