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 )
|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 |
| 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 |
| 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
| D.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 |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对国务院起草的台湾声明稿作了修改,从“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建立军事基地或使台湾脱离中国”一句中删去无意使台湾脱离中国的字样,同时把“无意”变成“目前无意”。从杜鲁门的修改中可以看出
| A.他为将来美国干涉台湾、分裂中国“留有余地” |
| B.美国害怕卷入中国内战 |
| C.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
| D.美国为进行朝鲜战争而急于从台湾问题脱身 |
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
| C.党的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
周恩来总理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是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 B.新中国的成立 |
|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改革开放 |
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
|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一届人大 |
二届人大 |
三届人大 |
四届人大 |
五届人大 |
| 1954~ 1958年 |
1959~ 1963年 |
1964~ 1975年 |
1975~ 1977年 |
1978~ 1982年 |
| 5 |
4 |
1 |
1 |
5 |
A.一届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职能
B.二届人大决定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