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记岭南竹》两文,完成后面小题。(1 5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记岭南竹
苏轼
岭南①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②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③也耶!
【注释】①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与当时的中原阻隔闭塞,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②爨:烧火做饭。③一日不可无此君:东晋王子猷喜爱植竹子,吟啸之际,便忘情而呼:“何可一日无此君。”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  )(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者竹笋,庇者竹瓦。
(2)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
苏轼看到“月色入户”,就“欣然起行”,试体会作者的心境。
苏轼素爱竹,一向为人熟知,甲乙两文苏轼都是提到了“竹子”,试分析作者借“竹”所表达的用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④,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注]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季川:元结的堂弟。④预:参与。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天大无穷”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以悦婴儿
C.吴广以为然 D.以中有足乐者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正直沦为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圆滑谋求显贵。
C.公植虽知天并非圆的,但因人们说天是圆的,因此厌恶之心不变。
D.公植因小事就责骂元结为人圆滑投机,甚至拿着矛戟来追杀他,足见其耿直。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其甚者甚:②或有喻之喻:
③恣令悦媚婴儿恣:④躬自戏圆躬:
翻译下列句子。
⑴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
译:
⑵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
译:

墨翁传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③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④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⑤,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⑥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⑦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⑧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注]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墨沈:墨汁。④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⑤玄圭:黑色的玉。⑥侪(chái):同辈。⑦弸(péng):充满。⑧徼(jiǎo):求。
下列句子中“之”与“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客有诮之日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今之逐利者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翁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艰难,所以他认为很容易就能卖出去。
B.对那些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不好的出卖的行为,墨翁不想效仿。
C.墨翁的行为让那些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感到愧疚。
D.本文运用对比,突出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操杵臼_______咸之_______
所制墨,有定_______使吾欲售而彼之为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②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芡(qiàn):水生植物。⑤富:丰饶的物产。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饮少辄醉辄:_____(2)醉翁之不在酒意:___________
(3)佳木而繁阴秀:____________(4)云归而岩穴暝暝:_________
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_______________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作者一以“乐”字为主线,在一、二两段中描绘了早晚及四季美景,从全文来看,你觉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阅读《陈涉世家》语段,回答问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

A.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
B.天下唱不足
外人道也
C.广故数言
从民
D.为佣耕

猛浪
下面哪一句中的加点词与“尉果广”中加点词活用方法相同?( ) (2分)

A.渔人甚 B.将军身被执锐
C.卒中往往语,皆目陈胜 D.乃书帛曰

陈胜、吴广的一番话为什么会使众人心甘情愿跟着他们一起谋反? (2分)
陈胜、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的效果从哪两个方面得到了证明?(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