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这是什么制度?有何特点?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与这首诗有关系的制度是什么?它创立于什么朝代?
(3)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这项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4)以上三个朝代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等都是通过其中的一条陆上商路辗转运到欧洲的,请问这条商路的名称是什么?
(2)为图二拟一合适的名称。图二中线路A是谁开辟的?
(3)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这一变化对欧洲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三: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卫鞅什么主张?
(2)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什么主要作用?据材料说明具有这一作用的主要理由。材料三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有什么主要影响?
(3)归类概括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请说出把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归为一类的标准(两点以上)。
(4)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很多人付出了努力。
(1)写出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新式学堂的名称。列举一位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2)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列举一位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
(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列举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中山全心全意的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回答下列提问:
(1)写出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
(2)写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的时间、地点和名称。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写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的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分)
(2)图①和图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