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转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新航路开辟也引起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亚非拉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导致贩卖黑奴的兴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亿的精壮人口。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评论材料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3)回答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及原则。并举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英国是一个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特殊地位的国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米字旗曾经横行世界各大洋各大洲数百年,成为英国霸权与强大的象征。18世纪后半期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形成。

材料二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耙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墨枣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1)“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历史发展的两大推动力”,结合英国历史的有关事例对此论断做出解释和说明。(2分)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与取得“世界工厂”地位有什么关系?
(3)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话,意味着战后英国的地位和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近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读下列6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在联系,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以上探索对我国工业发展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指标大幅提升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