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许多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下图表示HCl、NaOH溶液及两者混合后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情况。

①盐酸具有酸的特性,是因为盐酸溶液中含有          (填微粒符号)。
②对比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离子存在情况,可知两者反应时不会减少的离子是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请结合上图并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为何酸、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答:                    
(2)日常生活中,凡是使酸的酸性消失或碱的碱性消失的反应均被称为“中和”。如使用碳酸氢钠(其溶液显碱性)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就因碳酸氢钠能使胃酸的酸性消失,而称为碳酸氢钠“中和”了过多的胃酸。现有碳酸氢钠溶液、酚酞溶液和盐酸溶液,设计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盐酸的酸性都将各自消失。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往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盐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滴入酚酞时的现象:         
逐滴加入盐酸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
两者反应时,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消失
实验2:
 
两者反应时,盐酸溶液酸性消失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还原反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装置A和C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__(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若是用D收集CO2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石灰石和钟乳石”时,小明和老师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小明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如图1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酚酞溶液不变色
老师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如图2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酚酞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实验现象说明石灰石灼烧时没有反生化学反应,其本质原因是
(2)老师的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 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若老师实验时夹持的石灰石质量为10克,灼烧完全后剩余固体为5.6克(所含杂质在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 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1)实验(如图1所示):烧杯 (填序号)中溶液会由无色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如图2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说明理由

王丽对家中的家用制氧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加压时,装填在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王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1)这台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I: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取一只250 mL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所带气体,然后把燃着的石蜡插入集气瓶中
石蜡燃烧得更旺
文字表达式I

表中,文字表达式I是
【实验结论】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
【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
(3)实验II: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

【实验记录 】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
/

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止水夹a和b
A中水进入到B中,B中水的体积为200 mL。
收集200 mL气体(由压强差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
进行操作I
现象I
小丽收集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

表中,操作I是 ;现象I是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数据记录】

实验次序
1
2
3
4
5
B中剩余水体积/mL
100
42
39
41
38

【数据处理】已知,在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
【实验反思】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为了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铁和某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这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了铁锈。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铁分离。取剩余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 (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式表达式: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1):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对比】: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用燃烧红磷法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1/5。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所以用该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
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除了环保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