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是新发现的禽流感新亚型病毒,感染该病毒的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等。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因重症肺炎而死亡。利用H7N9抗原基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备抗H7N9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图示过程除运用了DNA拼接技术外,还使用了 技术。
(2)过程①常用的酶是 ;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 。
(3)细胞II与传统单抗制备流程中的 细胞具有相同的特点。
(4)体外培养细胞II,首先应保证其处于 的环境,为了达到该目的可向培养基中添加 。
(5)对图中的细胞I进行检测筛选常用的方法是 。
(6)图示过程生产的单抗可对禽流感进行 。(填“预防”或“治疗”)
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IF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获得转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图。
(1)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将KIFⅡ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
(2)在过程②中,用____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将成纤维细胞置于5% CO2与95%空气的混合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
(3)在过程③中,用处理以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得到的卵母细胞需要进行体外培养,目的是。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______处理。
(4)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其生理基础是。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样本→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1)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条件下进行。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合适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如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从____环境中采集。
(3)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
(4)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___,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否产生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及能量流动模式图,图中A-E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一⑩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填字母)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它们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___与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和。
(3)分解者除了(填生物类群名称)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4)若图中部分数字序号表示能量流动,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该归入(填“②”或“③”)。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相关基因):
(1)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和,子代条形叶的基因型是,叶片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
(2)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和(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如图横坐标A、B、C、D表示某雌性动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表示细胞数,b、c、d表示三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
(1)据图判断,b、c、d分别指什么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b,c,d。
(2)A可能表示的细胞是,C→D表示的过程是分裂。
(3)B→C表示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
(4)请用同样的图示在下图中将有丝分裂后期中的b、c、d四种结构或物质的相对数量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