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7分)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2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个实验装置,可能看到实验现象分别是                    ,产生该实验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你能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还原反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填序号)
(2)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只要加 就可以区别;
(4)右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河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指出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

(4.5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名称是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电子,变成 (填符号);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总数为
(3)我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超过8个;
②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4)右图表示碘元素的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由图 可知,碘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1.5分)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比如过氧化氢是由 (填具体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 ,后集中加热。
(2)实验室制备气体要先 再装药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