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跳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科索沃战争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代的专制制度】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任用?
(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明朝和清朝为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将坚决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
(1)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我国什么近代化探索运动的失败?
(2)你认为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的原因是什么?
(3)请用一则史实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4)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有人认为中日两国在这一年会因钓鱼岛问题再次开战。中日两国真会爆发战争吗?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并简述理由。

华盛顿会议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对中国问题有何规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一:希腊需要援助,需要得很急迫,而且数量很大……希腊和土耳其是内外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自由国家,美国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些国家孤立无援。这样做將在中东、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我们的政策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就要加以援助。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三:1955年5月,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8国在华沙召开欧洲和平与安全第二次会议,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
--《世界现代历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郑和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1405~1433年,他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他秉承明政府命令,同亚非各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各国也派使节和明朝通好。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以及大批岛屿……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征服该岛并使他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节录)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经济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而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却得以迅速发展。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郑和的远航有何历史意义?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对明朝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试说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