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去(     )怀乡       ②春和(       )明
(     )暮冥冥 ④(     )予作文以记之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                。(用原文回答)
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7—10题。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至陈()②将军身坚执锐()
陈()④说陈王曰()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陈胜)之陈

A.然足下卜之鬼乎! B.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涉之为王沉沉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联系课文,说说陈胜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0题。(18分)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③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魏文侯使乐羊中山()②之()
③使翟璜召任座而之()④下堂迎之()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臣闻君仁则臣直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彼竭我盈,故之克:(2)然后襄公之鼓: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12分)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 下列句中 “之”与“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中 “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辍耕之垄上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案牍之劳形 D.益慕圣贤之道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俭薄所以居患难也②其后修夷陵
③修得禄而养④享年七十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3分)
译:(2)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3分)
译:
.选文中的太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弗敢加也加:
(2)望其旗靡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思想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