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 (2)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4)稍宾客其父( )
⑸贤于材人远矣 ( ) ⑹ 忽啼求之 ( )翻译句子。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语文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主题为“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的活动,请你为该主题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吧!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逄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
②傥:倘若、或者。
③斫(zhuó):砍。
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
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
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
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
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广于君 广:___________
以头抢地尔 抢:___________
景公说 说:___________
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谋: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3)【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
【甲】 |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 |
唐雎从容应对,断然反驳。 |
秦王以“ A______”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
秦王道歉 |
【乙】 |
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 B_____” |
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 |
景公发怒,并且“ C_____”,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 |
景公归国 |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快说(节选)
金圣叹
夏七月,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日试往看之,入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顾客入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相与欢笑。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曰:“君亦饥耶?”不亦快哉!
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艑舸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桔柚”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选自黄卓越编《闲雅小品集观》有改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顾客入来 ②相与欢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
(3)通过阅读本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4)仿照本文写法(可不使用文言文),描写一件你感到“不亦快哉”的趣事。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
②小信未孚( )
③乃敕各持一把茅( )
④以火攻,拔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①树杪(miǎo):树梢。
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
②头不得顾(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④乃记之而去(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
B.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
C.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
D. |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文言文阅读。
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①。临战,本视贼水栅②,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③,而色不欲行。本曰:“尔惮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柵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④遣使械⑤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⑥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⑦。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
(选自陆游《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
【注】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
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
③唯唯;应答声。
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iàn)。
⑤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
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
⑦瘢痍(bān yí):创伤后留下的瘢痕。
(1)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
卧 百 余 日 复 起 耳 至 老 不 聩 亦 无 瘢 痍
(2)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
方法指引 |
文中语句 |
字词解释 |
【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àn①畏难,害怕。②敬,敬畏。③通“瘅”,劳苦。2.dá④惊惧。 |
尔惮往耶 |
惮:①____ |
【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
遂排栅入 |
遂:②____ |
【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的意思。 |
不暇为他谋 |
暇:③____ |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
(4)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