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③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③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 ②何谓仁君 ( )
③向者任座之言直 ( ) ④亲下堂迎之( )
(2)下列各句与“以封其子击”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屠惧,投以骨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 D.具以假山显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臣 闻 君 仁 则 臣 直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 斯是陋室.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0~12题。(17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一士人善画()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5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6—9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悉如外人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㈠阅读《论语》五则,完成18—1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说(▲)三(▲)弘毅(▲) 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第三则中的“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你认为,曾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孔子东游()
②孔子不能决也()、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
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孰为汝多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