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洞东向
②无逾此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3)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 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把“鱼”比喻为正义,把“熊掌”比喻为生命; |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的译文是: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
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①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
B.①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 ②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D.③段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批判了那些只贪图名利而不顾礼义廉耻的行为,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
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
所识穷乏者得我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故患有所不避也患:
(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使: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③,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贾人:商人。③贵臣:朝廷的重臣。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因 诘仆 ⑵而偿其直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三处。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如果能穿越时空,让孔子来教育陈尧咨,你觉得他说哪句话最合适?(8个字)
子诫尧咨曰:“ ,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 ___②故不为苟得也____ _____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 ____④二者不可得兼______ ___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中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既加冠()(2)俟其欣悦()
(3)取而疾走()(4)以时文名天下()请用“/”给画线句断句。(只划一处)
自 以 意 识 别 之 遂 通 其 义 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文中“ ”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 ”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
从上文可以看出宋濂与陈际泰在求学时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从他们的经历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鸦学鹊鸣
南方有鸦,方乳雏。羽毛既具,将教之鸣,曰:“吾音恶劣,为世所嫉,身不能易,请易其子。”
于是,引雏往见乾鹊曰:“吾子,鸦也;而欲习君之声。毋惜为吾子师。异日变恶之善,转世人之嫉以为喜,即亦何敢忘返哺之报!”
鹊受而教之。鹊鸣唶唶,鸦鸣哑哑,两不相入。鹊不胜忿,喙且啄之,爪且搏之。鸦亦不胜苦,而终不能变其哑哑之声。鹊顾鸦笑曰:“汝自鸦种耳,吾不能为汝何。”遣之使归。
鸦归故巢,与其母哑哑唱和,不习而若惯焉者。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不能易易:改变 | B.而欲习 君之声习:学习 |
C.喙且啄之喙:啄 | D.不习而若惯焉者 若:像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异日变恶之善以君之力 |
B.吾音恶劣,为世所嫉故为精卫 |
C.鹊受而教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D.而终不能变其哑哑之声惧其不已也 |
下列对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鸦让儿子拜喜鹊为师学习鸣叫,是为了不让世人讨厌。 |
B.小鸦没学会,被喜鹊送回了母巢。 |
C.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做事应遵循客观规律,强行改变终会失败。 |
D.这篇寓言告诉我们:自身的勤奋学习和老师的耐心指导是成功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