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
⑴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⑵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⑶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借古喻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是剑之所从坠()
③遽契其舟,()
④求剑若此()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课外阅读
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字词。
行:
故:
匍匐:
2、这则寓言揭示了什么道理,说说你的理解。

课内阅读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文中批评了哪种人?他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拓展阅读。
骂鸭
()西白家庄居民某[1],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生鸭毛[2],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3],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4]。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不骂。某益(),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5]。
【注释】
[1]邑:县。振作者家乡淄川县。
[2]茸生:细毛丛生。
[3]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4]征:表露,表现。
[5]良已:完全痊愈。
[6]攘:窃取。
【大意】
在淄川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以医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怒”形于色。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某甲偷走,因为他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结果,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而这个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 解释加点的字。
①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②民告翁曰
(3)在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4)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从“某”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翁”骂“某”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重温课文。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给下面的字词释义。
鄙——
语——
何恃——
犹——
(2)下面句子朗读时如何断句?请用“/”断开。
吾一瓶一钵足矣。
(3)“足矣”表现了贫者
(4) 看到“贫”僧,我想到了一句话: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