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复认为,除兵、刑以外,诸如营造、工商之事“只宜听民自谋,上惟无扰,为裨已多。”具体如“道途河海之大工,励学设教之要政,皆民之所能自为。”“盖财者民力之所出,欲其力所出之至多,必使廓然(阻滞尽除)自由,悉绝束缚拘滞而后可。”“保商权,塞漏厄之说,无所事而全非。其所谓漏厄者,无他,即进出差负而金银出国之说也。”“民物各任自然,地产大出,百倍于前,国用日侈富矣。”
(1)根据材料,指出严复经济思想的核心及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反映一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四 2008年1月11日《齐鲁晚报》报道,经69位院士联合倡议、百位专家七年论证,中华文化标志城最终选址在山东济宁九龙山……九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邹城市之间,两城相距仅20公里。它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是感召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归纳材料二、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持态度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济宁九龙山被选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依据是什么?

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的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
材料二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他说:“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
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2分)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

近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2)你怎样理解蒸汽机和电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三
图一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图二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69)

图三 中国 “嫦娥一号”升入太空(2007)
(3)图一、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国际背景如何?
(4)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回首20世纪,没有人不承认,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又一个波澜壮阔的百年。……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正是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正是在这100年里,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以至恐怖活动,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和内容。
20世纪的和平得来不易。世界大战的惨烈……对和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为此国际社会先后组成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个国际组织,以维护和平为宗旨。它们的活动为人类实践和平的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世代不会改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编者的话》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何不同?
(2)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为人类实践和平的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和国际联盟形成决议的表决原则有何不同?
(3) “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著名画家毕加索在他的两幅代表作品《》《》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4)列举二战以后因为“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而引发冲突的典型事件(两件以上)。
(5)20世纪,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枯竭等一些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形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抵御和消除这些威胁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1000 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50%-71% 。公元1000 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 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请问答:
(1) 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有哪些 ?其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举出近代欧洲在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除外)取得的成果及其发明者各两项。
(3) 试从经济发展水平、统治政策和思想文化方面,分析16 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