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匐奴,今郢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
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宜县头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
(节选自《汉书·陈汤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发:征发
B.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城下薄:逼近
C.吏士喜,大呼之乘:登上
D.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汤与:给予

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己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
B.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己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
C.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
D.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己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汤少时好学,善写文章,但因为家里贫穷,总是向人借贷,不被州人称赏。父亲去世了,陈汤为等待升迁,不去奔丧,因此获罪入狱。
B.陈汤认为夷狄之人天性怯弱,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劲的弓弩守卫,如果郅支单于集结兵力,直捣城下,那么西域诸国就都危险了。
C.陈汤独自假传圣旨调兵遣将准备出兵,并迫使甘延寿参与行动。汉军从四面包围城池,天亮时放火攻城,最终郅支单于受伤而亡。
D.陈汤多次非法占有虏获的财物,于是司隶校尉要求官吏沿途查验。陈汤知晓后,上书力争,得到了皇上的支持,之后还因功获得封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2)宜县头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22分)。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
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吴许升妻者,吕氏之女也,字荣。升少为博徒,不理操行,荣尝躬勤家业,以奉养其姑。数劝升修学,每有不善,辄流涕进规。荣父积忿疾升,乃呼荣欲改嫁之。荣叹曰:“命之所遭,义无离贰!”终不肯归。升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寻被本州辟命,行至寿春,道为盗所害。刺史尹耀捕盗得之。荣迎丧于路,闻而诣州,请甘心仇人。耀听之。荣乃手断其头,以祭升灵。后郡遭寇贼,贼欲犯之,荣逾垣走,贼拔刀追之。贼曰:“从我则生,不从我则死。”荣曰:“义不以身受辱寇虏也!”遂杀之。是日疾风暴雨,雷电晦冥,贼惶惧叩头谢罪,乃殡葬之。
酒泉庞淯母者,赵氏之女也,字娥。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病物故,仇乃喜而自贺,以为莫己报也。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刺杀之。因诣县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禄福长尹嘉义之,解印缓欲与俱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后遇赦得免。州郡表其闾。太常张奂嘉叹,以束帛礼之。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而成之踵:接着
B.能歌,为巫祝弦:弹奏
C.荣尝躬勤家业,以奉养其姑:姑母
D.太常张奂嘉叹,以束帛之礼:以礼相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入之勤愿十五城请易璧
B.荣迎丧路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荣手断其头今其智反不能及
D.解印缓欲俱亡未得项羽相见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能表现四位女性“烈女”节操的一组是()
①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②遂投江而死
③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
④义不以身受辱寇虏也
⑤因诣县自首
⑥后遇赦得免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②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昭在她的兄长班固去世后,奉汉和帝之命继续写作《汉书》并最终完成了此书,她的儿子也因此被皇帝封为关内侯,并官至齐国的宰相。
B.曹娥是一个孝女,其父溺水而亡却不能找到尸首,她沿江号哭,昼夜哭声不断,嚎啕不绝,最终投江而死,表现出了对父亲的孝道。
C.吕荣的丈夫最初爱赌博,不爱学习,她多次流着泪规劝,终于感动丈夫寻师远学,在丈夫遇害后,不向盗贼屈服,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D.赵娥性格坚韧,在父亲被人杀害后,潜藏刀兵,等待了十多年终为父报仇,报仇后又主动去自首,并拒绝禄福长尹嘉释放她的好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2)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病物故,仇乃喜而自贺,以为莫己报也。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公西华认为“弟子不能学”的东西是什么?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言论似有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①,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鵕,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①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次:停驻
B.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衡量
C.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一:一直
D.子孙最为蕃昌蕃昌:兴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大猎惧楚日削月割,趋于亡
B.载颖归童子莫对,垂头
C.上未尝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D.不复召,归封邑不如而厚遇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奇文,它把毛笔拟人化,融合诸多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以一支毛笔的产生、发展、废置为脉络,写成了一篇历史传记。
B.文章既叙说了毛笔在历史文化上的贡献,又以它功勋卓著,却“赏不酬劳,以老见疏”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
C.文章善于捕捉、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在形与神上造成既像又不像的独特韵味。开头两段是写人,写毛颖的祖先,后几段则是写物,写毛笔的产生、发展历史。
D.《毛颖传》寓庄于谐,“以发其郁积”,巧用事典,言必有据,处处双关隐喻,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读来使人兴趣盎然。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⑵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督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支度州界军用之余,以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陇西太守领:兼任
B.诸葛亮出祁山值:恰逢
C.常乏谷苦:痛苦
D.以金帛犬马市:购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达白太祖蚓无爪牙
B.而臣醉见识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支度州界军用之余度我至军中,公
D.随时供给家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二人的劝谏才得以免刑。
B.明帝认为凉州地处遥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徐邈不负所望,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把原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译文:

(2)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译文:

请用斜线( ∕)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