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有利于我们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某火腿制品的包装上印有相关配料:精选瘦肉、白糖、淀粉、亚硝酸钠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防腐剂的是___________,淀粉在人体内最终的水解产物为_______________;其包装袋上常可看到如图所示图标: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研究维生素C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相应记录。
[查阅资料]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无色晶体,其水溶液显酸性,其化学特性是易失去电子,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易被氧化。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向2mL维生素C溶液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为_____色 |
将维生素C的溶液逐渐加入到2mL溶有淀粉的碘水中 |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
[问题思考]
①生的新鲜蔬菜比炊熟的蔬菜所含维生素C________(填“高”或“低”)。
②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这一过程体现了维生素C的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③医生建议坏血病患者应多吃的食物是______________(任举一种)。
(1)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的名称是 。若该有机物是由烯烃加成氢气得来的,那么烯烃的结构有种,若该有机物是由炔烃加成氢气得来的,那么炔烃的结构简式该炔烃与含等物质的量的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2)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式量最小的烷烃 的结构简式
氯化钠样品含有少量的Na2SO4和 Na2CO3,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请在流程中的()中写上合适的试剂,在[ ]中写上实验操作名称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步②
第步③
第步⑤
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
实验步骤 |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
① |
溶解 |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 H2SO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洗涤沉淀 |
|
⑥ |
检验沉淀 是否洗净 |
下列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结晶.重结晶 |
B.除去食盐中的泥沙-----------过滤 |
C.除去KCl中的K2CO3------------加适量盐酸 |
D.除去碘水中的水-----------升华 |
(06年上海化学26)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 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