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了一生。他的思想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斗争的纲领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材料三:邓小平带领中国走向了富强,他用一只神奇的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国家的面貌。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谋求“民主自由”领导了哪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解放农村生产力有什么英明举措?
(3)材料三中邓小平这只“神奇的笔”指的是哪一伟大决策?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历史在改革中不断前行,改革充满了智慧与艰辛。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违法犯罪的人)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同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宗室贵戚多怨望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大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有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三张元济写诗赞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材料四……在许多方面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生产队的劳力、资金、土地和财产被随便调用,取消了农民的自留地,出现了剥夺农民的情况。按劳分配的原则遭到破坏,发生了严重的平均主义。……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使秦民“勇于公战”和“怯于私斗”的原因。商鞅为什么被判以“车裂”之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3)材料三所反映的改革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说明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为解决上述现象的弊端,中国政府在1978年后实施了什么政策?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战前哪两大军事集团密切相关?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其崩溃的标志是什么?
(2)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动荡并存,但世界格局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至少答两点)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9月,中俄双方将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成立了什么组织?决定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国际会议是什么?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国民党正面战争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做了必要准备的事件是什么?
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初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界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选自《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789年7月,巴黎人民起义,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选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只有235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选自2011年《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制度”指什么?同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与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有关?同一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4)以上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本国的发展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自古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交流合作。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表示要利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请回答:
(1)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在哪里?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宗教是什么?来此宗教发源地取经的唐朝僧人是谁?
(2)当今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时有郑和下西洋,他率领的船队最远达到哪里?其远航与新航路的开辟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3)“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根本动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