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甘露的秘密
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有时候,你会看到一群蚂蚁背着蚜虫( )地跑来跑去,那是蚂蚁在给蚜虫搬家。当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肆蚕食,只剩下残茎败叶之后,妈蚁就把这群祸害转移到另一处食物充足的地方去,使蚜虫能够( ),好排泄出更多的蚜蜜来。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确定了新居之后,小蚂蚁就会把蚜虫一个一个搬到附近的植物上去。妈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冬天临近了,雌蚜排出了一个个越冬卵。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 )把它们一个个搬到外面晾晒,晒完后再搬回巢去。到了次年早春,蚜卵孵化了,这下又忙坏了小蚂蚁,它又主动承担了喂养小蚜虫的任务。直到春暖花开,蚂蚁又把小蚜虫一个个搬出洞来,放到植物上,让它们去啃食鲜嫩的茎叶,以便自己从它们的屁股后面捞取一点蚜蜜。
⑴辨一辨:将“不辞劳苦、川流不息、饱食终日”正确地归入语段中的括号里。(3分)
⑵找一找: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谈一谈:蚂蚁作为“保姆”要为蚜虫做哪几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品一品: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对蚂蚁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 )两( ),(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 )( )( )( ),硬是( )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 )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 )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 ),咕咚一声,小嘎子( )了个仰面朝天。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动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破绽——
(3)用“____”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4)这段描写反映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阅读漫游。
和氏璧
古书《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荆山上找到了一块罕见的美玉。楚厉王怎么看那都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再次入宫去献宝,谁知武王与厉王一样不识货,又砍了他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后,有人报告说卞和抱着一块石头在荆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见卞和,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玉被当做石头,一片忠诚却成了欺君!”于是,楚文王派人琢磨这块石头,果然是块熠熠生辉的美玉。文王就把这块玉命名为 “和氏璧”。
后来,“和氏璧”流落到赵国,秦灭六国后,又到了秦始皇手里。他命人将玉制成玉玺,作为传国之宝。秦末,项羽和刘邦争雄,刘邦首先攻入咸阳,取得这块玉玺,作为汉朝的国宝,代代相传,至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得到玉玺。再后来呢,这宝物就不知去向了。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光滑——( )普通——( )
2.结合选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琢磨:
熠熠生辉:
3.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4.简单说说短文介绍的“和氏璧”的流传经过。
卞和——( ) ——( ) ——( ) ——( ) ——( )
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漫游。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是()。③或者是重峦叠崎,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和。
2.第二自然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假山的特点是。
4.将“技术”和“艺术”正确地填入第二自然段中的②句中的括号内,并说说你这样填写的理由。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
(2)。(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8.第二自然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浪线画出。
9.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10. 第一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课文链接。
一天,巨人回来了,原来他到朋友家做客去了,一去就是7年。一进家门,他就看见了在他花园中嬉笑打闹的孩子们。
“你们窜到这儿来干什么?”巨人粗暴地叫道。孩子们吓得一哄而散。
“我的花园就是我的花园。”他继续吼道,“这点道理你们还不明白吗?除了我,谁也不准进来玩。”
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筑起一道又高又厚的围墙,还挂起了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严禁外人入内,违者重罚。”
……
巨人看着窗外这情景,心情很不平静。他感慨万分地说:“我太自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春天不愿意到我这儿来。我要马上去把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抱上树顶,然后立刻把围墙拆掉,从此以后,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悄悄地走下楼,轻轻地推开门走进花园。然而,孩子们看见他来了,吓得赶紧从树上溜下来,撒腿就跑。花园里顿时又变成了寒冷的冬天。只有那个最小的孩子没有逃,因为他哭得太伤心了,泪水遮住了眼睛,他根本没有发现巨人出来了。巨人小心翼翼地走到他的背后,把他轻轻地抱起来,放在树枝上。树上立刻开出了鲜花,鸟儿也飞来歌唱。小孩伸出双臂搂住巨人的脖子,亲吻他。别的孩子看到巨人不再像从前那样凶狠,便纷纷跑回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
巨人说:“孩子们,从现在起,花园就是你们的了。”说完,他抡起一把大斧,把围墙全部拆光了。中午,人们去赶集,看见巨人正同孩子们在天堂般美丽的花园里兴高采烈地做游戏。
……
1.巨人的自私是从哪些言行里表现出来的?
2.孩子们、巨人给花园带来了哪些变化?
3.巨人找到春天不肯到他的花园里来的原因了吗?是什么?
4.孩子们见到巨人为什么又都吓跑了?那个最小的孩子为什么没跑?
5.写赶集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6.巨人用斧子砍围墙的举动有什么含义?
课外阅读。
愿小树苗健康成长(节选)
可爱的孩子们,每当我想到你们,眼前就浮现出那些充满生机的小树苗。你们像小树苗一样,柔软的枝条,嫩绿的叶子,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你们睁着惊奇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多么新鲜,多么有趣,多么灿烂!可是,我要提醒你们,狂风暴雨,病虫害,环境污染,都会危害小树的成长。对那些长得歪歪扭扭的小树,还要进行矫正、修剪。同样,社会上的某些坏思想、坏作风和旧的习惯势力,也会污染和危害你们。因此,你们就需要认真学习,接受教育,提高辨别力,增强抵抗力。要学会在这个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上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你们就会像小树苗一样,长成大树,聚成森林,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和煦:
矫正:
2.在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 )——( ) ( )——() ( )——()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5.文中的“小树苗”只是指树吗?还指什么?
6.联系上下文,说说“我要提醒你们,狂风暴雨,病虫害,环境污染,都会危害小树的成长。”这句话的含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