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每空0.5分)某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两小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
②将馒头碎屑A与2毫升唾液放入甲试管中充分拌匀; 将馒头碎屑B与 清水放入乙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两只试管一起放入 左右的温水中;④10分钟后,同时取出两只试管,各滴加2滴 ,摇匀.
请根据上述过程分析回答:
(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2)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到_________ 试管中不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对哪种营养物质具有消化作用?_________
(3)乙试管在实验中起_________ 作用.
小华在鉴定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时,用易拉罐在锥形瓶外做了个罩,具体做法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在锥形瓶中装了50ml的水,在这粒花生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会上升,原因是花生中的通过燃烧被释放了出来。
(2)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
(3)如果我们食用花生,将从中获得和。
(4)想测一下一粒花生和一块核桃仁哪个能量多,用上述方法实验后,比较两次测得的水温,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是。
下表是小明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的一组对照实验。
| 试管编号 |
A |
B |
| 加入物质 |
淀粉液2毫升 清水2毫升 |
淀粉液2毫升 唾液? 毫升 |
| 反应温度及时间 |
37℃、10分钟 |
37℃、? |
| 滴加碘液 |
2滴 |
2滴 |
(1)根据对照实验原理,B试管应加入唾液毫升,保温时间为分钟。
(2)实验中“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试管中是否还存在。
(3)唾液中的酶能促进淀粉的分解,因此本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A试管的溶液,B试管的溶液。(选填“变蓝”或“没有变蓝”)
探究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的假设是:。
实验方案设计:将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再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2)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
(3)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部。
(4)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蚯蚓?答:。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支试管的设置__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_____消化。
实验探究(共6分)
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
(2)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可依据的位置来区分
(3)蚯蚓的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叫,它们与蚯蚓的有关
(4)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一些。
(5)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