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 
   蓝色不消褪 | 
  
|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 
   蓝色褪去 |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                                 。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                               。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                                                 。
以下是张小明同学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撰写的探究报告。
 “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报告
 探究人员:张小明、李小勇探究时间:10月8日
 【提出问题】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制定计划】①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将菜青虫卵和其他虫卵放在一起饲养,使卵孵化出幼虫。
 ②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榨取部分汁液并将汁液涂在一小块滤纸上。
 ③将饥饿两天的10只菜青虫放在滤纸周围,观察菜青虫是否爬向滤纸。
 实施计划:按以上方案实施,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多数菜青虫都爬到滤纸上。
 请根据以上的探究报告,完成相应问题。
 (1)他的探究报告中,还缺少什么环节?
 (2)他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若有,请在下方画横线。
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 水温(℃) | 
   14 | 
   18 | 
   22 | 
   26 | 
   30 | 
   34 | 
   38 | 
   42 | 
  
| 平均孵化率(%) | 
   0 | 
   55 | 
   70 | 
   92 | 
   84 | 
   56 | 
   6 | 
   0 | 
  
请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回答:
 (1)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2)在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在18℃~26℃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在26℃~38℃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3)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北京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图:
| 组别 | 
   PM2.5(微克/立方米) | 
  |||
| 清晨 | 
   上班时段 | 
   中午 | 
   下班时段 | 
  |
| (车流量最少) | 
   (车流量大) | 
   (车流量小) | 
   (车流量最大) | 
  |
| 第1组 | 
   19 | 
   89 | 
   43 | 
   97 | 
  
| 第2组 | 
   22 | 
   83 | 
   38 | 
   98 | 
  
| 第3组 | 
   20 | 
   86 | 
   41 | 
   99 | 
  
(1)在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系统危害最大。
 (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鲫鱼能在光线很弱的水中游泳,但不会和水中的石块或其他物体碰撞。探究鲫鱼在弱光线下游泳不会发生碰撞是不是先天性行为。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是。
 (3)制订并实施计划: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两张吸水纸,将相同数量的小麦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的种子发芽的情况如下表:(共11分)
|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 吸水纸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 数日后种子发芽情况 | 
   全部发芽 | 
   没有发芽 | 
   全部发芽 | 
   没有发芽 | 
  
 (1)根据实验可以得出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是,当然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另外的两种环境条件,分别是和。
 (2)种子的萌发除了环境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即胚必须是完整的,而且是的.
 (3)若要证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上表中的两个装置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根据上表中记录的情况,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填“没有”或“有”)影响。
 (4)把萌发的小麦种子种植后,会长成一棵新的小麦植株.发育成小麦植株茎和叶的是小麦种子结构中的.
 (5)将已发芽的小麦继续培养,用来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时,某小组同学将做好标记的小麦幼根培养几天后测量发现,相邻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最大的区域是下图中的(填写图中字母),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用放大镜观察幼根会发现此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有大量,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是区。(填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