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
(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
(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
(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我国十分重视对西藏的管理。
(1)唐朝时,中央政府采取什么举措促进汉藏联系,有何意义?
(2)元朝、清朝时中央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
(3)从以上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如图,阅读“郑和下西洋情况”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 (2分)
(2)郑和下西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为什么要开通此河,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今天这条河还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
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请回答:(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什么时候逐渐完善? (2分)
(2)科举考试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2分)
(3)结合材料三,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试举两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科技、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