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 高度h/m |
有用功 W有/J |
测力计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 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
1.1 |
0.5 |
0.55 |
|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3)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 。
(4)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把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小苏同学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猜想:弹簧弹性势能可能与弹簧长度变化量、弹簧螺纹圈直径、弹簧的材料等因素有关。
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放在水平面上,其左端固定在墙上, 等于弹簧原长,水平面 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将物体 从 点压缩弹簧到 点,然后由静止释放,当物体 运动到 点与弹簧分开,最终运动到 点静止。请补充完成他们的探究过程:
(1)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衡量的。
(2)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变化量的关系,应该选用 (选填“相同”或“不同” 弹簧进行实验,并先后改变 之间的距离,测出 的距离,重复实验,测量多组数据并记录。
(3)小苏的实验小组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了结论。在上面的实验中,他们运用到了转换法和 两种物理思想方法。
如图是小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用玻璃板作平面镜,将其竖立在水平面上,在其下面垂直地放一把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 ,移动蜡烛 直到与蜡烛 的像完全 。从刻度尺上可以发现,此时蜡烛 到镜面的距离与它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
小丽同学手里有一只标有“ ”字样的小灯泡,她想知道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于是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一些器材,连接成了如图甲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完整(要求滑片 向右移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发现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若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在此位置基础上将滑片 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
小君同学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的原理,可知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小君分析甲和乙,发现 小于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 有关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应比较 两图。
(4)小君在本次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和转换法。
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选填“大”或“小” 一些。
(3)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