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反应是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2)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 NO2和1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O2+COCO2+NO,2 min时,测得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则:
①该段时间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假设此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则此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
③下列事实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
B.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
D.NO2的消耗速率与CO2的消耗速率相等 |
E.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简述如何用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
氢气还原所得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钢铁工业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炼铁高炉分为五部分,铁矿石与高温煤气主要在部分发生反应,在部分开始生成铁和炉渣。
(2)炼钢时,除磷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
(3)不锈钢含有的Cr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填"前"或"后")加入,原因是。
(4)炼铁和炼钢生产中,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
从环保和经济角度考虑,上述尾气经处理可用作。
由
、
、
、
、
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
(1)取少量溶液
,加入过量的
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
,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
为一种或两种气体:
①若
只为一种气体,试剂
为饱和
溶液,则反应Ⅰ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若
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为适量的水,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3)向
中通入过量的
,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
(4)取
中的溶液,调节
约为7,加入淀粉
和
,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时,共转移3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
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2)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l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告诫我们“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回顾苯的结构的探索历程,曾有人提出两种立体结构:就上述两种立体结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若苯的结构为(Ⅰ),则在下列项目中它与苯的凯库勒式结构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一氯代物种数 b.二氯代物种数
c.与溴水的作用 d.燃烧时烟的浓度
(2) 利用苯的结构(Ⅰ)能解释下列事实的是__________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苯的邻位二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c.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3) 若苯的结构为(Ⅱ),则苯能否使溴水反应褪色?若能,请写出一个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认为不能,请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