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3分)
A.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发生的地点
C.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中心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着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时时刻刻都在"刷新"着我们的生活。
(3)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与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4)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科技这把双刃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分别说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名称。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变化促使世界格局朝什么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这一起势发展的主要因素。
(3)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请指出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哪一阶级的参加起了巨大作用?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有何认识?(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某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勃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什么心态?基于这种心态,清朝前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开放"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中日关系简表
--根据岳麓书社初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在历史和领土着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王毅强调,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王毅指出,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唐招提寺是谁设计和建造的?日本遣唐使回国后推动了哪次重大社会变革?
(2)完成材料二表格中的空格处内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古代和近代中日关系的阶段特征。
(4)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材料四中我国立法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