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问题(3题,共10分)
【选段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选段二】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暇甚:_______________    ②一狼其中:_______________
③屠起:_______________   ④扁鹊望桓侯而走: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从【文段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狼有怎样的特点?从段中哪些描写句可以看出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语() 不()三()女()
在下面默写《论语十则》中第七则
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什么?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①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②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③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吾之谓也。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④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涘:水边。 ②河伯:传说为黄河之神。 ③旋:改变。 ④子:指大海。)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两岸连山,略无处()②乘奔御风,不以也()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吾之谓也。
【甲】【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水,请谈谈相同点是什么?
【甲】【乙】两文中,郦道元和河伯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别说出。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3)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词语。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喷以烟() 鹤云端()
  凹者为() 出神()
读准节奏,请用“/”标示出朗读的节奏(划两处)。1分
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
翻译句子 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天人们都要把蚊子驱出蚊帐外,而“我”为什么偏偏要“留蚊于素帐中”?这表现了“我”怎样的特点?2分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庞然大物”是一只癞虾蟆,那么“山”和“树”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要这样称呼它们?2分
你有过这种“童趣”吗?请简要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小题。(13分)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1分)
余闻之也久
请写出出自选文(2)的一个成语。 (1分)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2) 不能前时之闻(      )
(3)日(    )仲永环谒于邑人(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