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藩(fán) B濯清涟而不妖(zhuó) C不蔓不枝(màn) D陶后鲜有闻(xiān)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⑵濯清涟而不妖 ⑶亭亭净植 ⑷陶后鲜有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阅读《虽有嘉肴》,完成后面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学半学: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翻译:_______________
(2)其此之谓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是一篇层次分明的说理短文,首先通过“嘉肴”和“①”的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从“学”和“教”两方面谈它们的作用分别是“②”与“知困”,并揭示由此产生的效果是“自反”和“自强”,然后得出结论“③”。最后引用《兑命》的话加以佐证。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一)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王子猷居山阴(节选)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__②但少闲人但:________________
③即使夜乘小船就之就:________________ ④造门不前而返造: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居数月()
③死者十九() ④人皆吊之()下列各项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其邻人之父亦云 | B.近塞之人 |
C.人皆贺之 | D.此独以跛之故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本故事已演变成为一个成语:请再写一个与此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获名言俗语: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小题。(共14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解释带点的词。
① 患其塔动( )② 未布瓦()
③ 贻以金钗()④人皆伏其精练( )翻译。
①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②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阅读文章,试找出一句侧面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当时怎样的心态?根据文中匠师的表现,请你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4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天放晴。③陛:皇宫的台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其实味不同()
(3)圣人非所与熙也()(4)寡人反取病焉()
(5)公被狐白之裘()将甲、乙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译文: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