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下一狼洞 B.恐前后受其盖以诱
C.暇甚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又数刀毙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自读课本》《五柳先生传》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性嗜酒()(4)造饮辄尽(
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坛而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吾闻二世少子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第二年),始治(修建)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空中落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共同)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àn高兴、喜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同“嘱”,劝请)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一再,频频)饥,狱讼(诉讼)繁兴而盗贼滋炽(更加猖獗)。则吾与二三子(指诸位客人),虽欲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树林阴翳:(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以名其书:(4)而吾亭适成:
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2)今 天 不 遗 斯 民
翻译下列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从句式的角度看,甲文和乙文首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共同点?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恐前后受其敌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方缚以带以吹豕之法吹之
、翻译下列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甲文主要展示屠夫的乙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正常是一个的形象,如成语
而现在有部分服装品牌又用狼来冠名,如“七匹狼”、“与狼共舞”是因为狼还具有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和”)两兄弟,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义兴人谓为三横 () (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3)而处尤剧 ( )(4)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蛟或浮或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为乡里所患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且人患志之不立甚矣,汝之不惠  
D.而年已蹉跎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下面句子。  
且人患志之不立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语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  
⑴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  
⑵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  
⑶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  
⑷虽杀臣,不能绝也虽:  
翻译下面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