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过程是 ,过程⑦的实验技术名称是 。
(2)过程③构建出的表达载体必须要含有 、 、 和目的基因等结构。
(3)过程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4)生产药物时可用微生物做受体细胞,那么④应采用 处理,使受体细胞处于 ,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药物生产也可用乳腺生物反应器,那么④则应采用 的方法,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作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请下列关于内环境调节的问题.。图1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
(1)图2表示图1中下丘脑内的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刺激②点,能发生兴奋的有________________(除②外)
(2)若图1的甲模式中,靶腺为肾上腺皮质,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和调节肾上腺皮质的分泌。
(3)当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机体可直接通过图3的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1的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化形式是。
(4)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反射弧是:
。
(5)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1中乙模式分泌的激素消失,人体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分泌激素为抗利尿激素。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退热而使尿量减少,医生常会建议患者多饮水。你认为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某农科所为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大豆根尖细胞吸收N03-离子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其中的N元素在叶肉细胞中可参与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2)乙图中曲线代表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02浓度的关系,则:
①若降低光照强度,曲线中A点将向移动。
②若其它条件不变,乙图中纵坐标含义改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请在右边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变化曲线。
(3)如果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02含量变化如甲图所示,则: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②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
下图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A、a)和乙病(设基因为B、b)的遗传系谱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Ⅱ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2)Ⅰ2的基因型为,Ⅱ3和Ⅱ4
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3)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请解释第Ⅰ代双亲后代中未出现乙病患者的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并作简要说明。
(4)a基因是由于A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编码异常血红蛋白,要检测这种碱基序列的变化必须使用的酶是。若Ⅰ1(Aa)一个精原细胞的a基因模板链上由异常的A碱基变成正常的T碱基,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是,所以产生含a基因的精子占。
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功能,又有传出功能。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痹顺序,研究人员用脊蛙(除去大脑的蛙)进行如下实验:
(1)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2)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收缩现象;
(3)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请回答:
(1)发生步骤1中两次收缩现象的结构基础,除效应器相同外,还有和
也相同。
(2)步骤2说明坐骨神经具有功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3)步骤3中刺激反应消失,说明坐骨神经被麻痹。
(4)实验结论:。
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乙图是在一定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物质转换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乙中X物质和Y物质的合成场所分别是和。
(2)该绿色植物增加CO2浓度后光饱和点向移动,原因是
。
(3)在图甲B光照强度0.40%CO2浓度时,图乙细胞内X物质的合成速率比Y物质产生速率,原因是。
(4)在图甲A光照时,能发生图乙中(用图乙数字填写)过程。在A光照强度前,两曲线重合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