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之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初臵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如:到,往,引申为“接见”。 臵:设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知:知州,州的最高长官 |
B.太祖多其能让。多:赞扬 |
C.后坐事谪知桐城坐:因为 |
D.帝大怒,立黜之。黜:罢免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的儒家学派不同。 |
B.《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 |
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
D.“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安学养非常深厚。陶安自小聪明,涉猎广泛,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 |
B.陶安富有军事才能。陶安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包围饶州城时,陶安内抚民心外御强敌而获胜。 |
C.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 |
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伉据,怜御史,调往平用:因为 |
B.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忧:指父母的丧事 |
C.会俺答犯京师会:会同 |
D.嵩大恨,思有以报炼报:报复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3分)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l)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2)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6处)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面两题。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②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③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
(1)根据①②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
(2)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郭成,四川叙南卫人。由世职历官苏松参将,进副总兵。倭犯通州,为守将李锡所败,转掠崇明三沙。成击沉其舟,斩首百三十余级。隆庆元年冬,擢署都督佥事,为广东总兵官。渡海追曾一本,大获,进署都督同知。叛将周云翔等杀参将耿宗元,亡入贼中。屯平山大安峒,将寇海丰。成偕南赣军夹击之,斩首千三百余级,获被掠通判潘槐而下六百余人,生絷云翔。潮州诸属邑,贼巢以百数。郭明据林樟.胡一化据北山洋,陈一义据马湖,剽劫二十载。成督诸军击杀明等,俘斩千三百有奇。四川都掌蛮为乱,诏成移镇。寻被劾,罢归。
万历改元,命刘显大征,诏成充为事官,为之副。先登九丝山,生絷阿大。初,成父为蛮杀,乃以所斩首级及生擒诸蛮置父墓前,剖心致祭,乡人壮之。寻佥书南京后府,出为贵州总兵官,镇守铜仁。成有胆智。每苗出掠,潜遣壮士入其砦,斩馘而出。尝挺身入林箐察贼。苗一日数惊,曰:“郭将军至矣。”相戒莫敢犯。复被劾,罢归。
起四川总兵官。永宁宣抚奢效忠卒,其妻奢世统无子,妾奢世续子崇周幼。前总兵刘显因命世续署宣抚印。世统怒,攻夺其落红寨。世续奔永宁。成遣义儿郭天心偕指挥禹嘉绩按问。天心遂据世续永宁私第,罄取其资,而成亦入落红,尽掠奢氏九世之积。效忠弟沙卜遂拒杀裨将三人,执天心等。抚、按交章劾成,下吏,遣戍云南。会有松茂之役,荐从军。成乃将七千人,直抵黄沙。屡破贼,与总兵官李应祥尽平河东西诸巢,以功授参将。复偕应详大破腻乃诸贼,增世职二级。腻乃党扬九乍复出为乱,成讨平之。火落赤扰西宁,四川巡抚李尚思以地近松潘,檄成军松林,游击万鏊军漳腊。寇不敢逼,西陲获安。杨应龙叛,成进讨,无功,戴罪办理。寻卒子官。
(选自《明史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寇海丰寇:侵犯 | B.潜遣壮士入其砦潜:暗中 |
C.檄成军松林军:军队 | D.罄取其资罄:全部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之副/哀吾生之须臾 | B.斩馘而出/惑而不从师 |
C.寻卒于官/拜送书于廷 | D.以功授参将/敢以烦执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成父为蛮杀,乃以所斩首级及生擒诸蛮置父墓前,剖心致祭,乡人壮之。
译文:
(2)抚、按交章劾成,下吏,遣戍云南。会有松茂之役,荐从军。(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事竟寝。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明年赐谥文肃。(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文渊:何乔新之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犹岁课其租课:征收赋税 |
B.谓秋成可仰也仰:依靠 |
C.疑旌贤之典旌:表扬 |
D.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遗:遗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何乔新“忠勤刚介”的一组是()
①募兵击擒其魁②振贷迄秋止③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④不得,输之于库⑤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⑥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乔新关心百姓疾苦,任福建副使期间,看看到福安、宁德一带很多百姓破产,便上奏朝廷,减免当地百姓三分之二的赋税。 |
B.何乔新为人廉洁正直。生前,多次拒绝他人所送之礼;福建市舶司的官员死了之后,乔新没有接受镇守者分给的资财。 |
C.何乔新罢归后,得到许多官员的推荐。陈铨请求朝廷认真审查,如果乔新没有病就应该起用他,但朝廷没有答应。 |
D.何乔新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吴世忠反驳邹鲁的诬告,认为何乔新忠心勤奋,刚正耿直,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处理政事的才能,都不错,于是朝廷加谥为文肃。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
(2)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