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10年3月27日20:30,“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开展,旨在通过一个小小动作,让全球的民众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28分)
(1)熄灯接力是从⑥________洲开始,经⑤________洲、④_______洲、③_______洲、②________洲,最后到①________洲西海岸结束。
(2)图中,A是________洋,B是_________洋,C是________洋,D是________洋。
(3)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河和_________山脉;
苏伊士运河是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的分界线。
(4)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_______大陆和_________大陆;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__________大陆。
(5)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是_________。
(6)熄灯顺序是根据天黑时间来确定。造成各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 B.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
C.地球在不断自转和公转 | D.地球是个不透明体,且不断地自转 |
(7)这一天澳大利亚的悉尼正处于________季节。
(8)我国大部分位于________温带,在东、西半球的划分中位于_________半球。
(9)有人说低碳生活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你心目中的低碳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地区处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级阶梯,包括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的部分地区以及省和省的大部分地区。
(2)在A、B景观图中,表示黄土高原地区地表特征的是;在C、D景观图中,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特有人文景观的是。
(3)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相应框内,表明黄土高原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与后果。
A.地表沟壑纵横 B.地表植被稀少
C.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D.黄土土质疏松 E.黄河含沙量大
根据下面三幅图中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A省)和辽宁省。
(2)图中东北地区的辽中南地区是著名的(重、轻)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南临黄海和B海),地处(低、中、高)纬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辽宁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C市)。
(4)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多年的发展也使本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根据图回答:辽中南地区的生态情况大部分地区属区。请举例说明该区域生态恶化的原因:。
(5)下列对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靠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
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山脉)—(河流)。
(2)甲界限大致与1月 ℃等温线,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最接近。确定甲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填字母)。
A.气候 | B.河流 | C.地形 | D.土壤 |
(3)填表比较我国南方村落与北方村落的人文差异。(选择合适内容的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能填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只能填一次。)
①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② 一年二熟至三熟③ 陆路运输为主
④ 水运⑤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⑥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村落 |
北方村落 |
|
耕作制度 |
||
传统运输方式 |
||
传统民居特点 |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小题。甲区域与其他三个区域相比,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高寒 | B.干旱 |
C.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之一 |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
四大地理区域中与民风民俗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北方地区——端午节赛龙舟 | B.南方地区——那达慕大会 |
C.西北地区——冬季滑雪运动 | D.青藏地区——迎宾客献哈达 |
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长青。据此,结合下图回答各题。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大致与我国的()吻合。
①一月0℃等温线 ②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
B.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
C.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
D.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