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
炭疽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下图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炭疽病的试验流程。
|
第一次注射 |
第二次注射(10天后) |
A组 |
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疫苗(10天后健康生活) |
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毒(10天后健康生活) |
B组 |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0天后健康生活) |
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毒(10天后全部死亡) |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给A组绵羊注射炭疽病疫苗后,绵羊体内的淋巴组织就产生相应的 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与_______结合,消灭病毒。
(2)B组绵羊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中A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全部正常生活,这种免疫叫______免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析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下图(一)甲、乙温度不同,看出甲温度升高了说明甲中的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_________。
(2)根据图(一)丙、丁中的现象得出萌发的种子消耗了_________.
(3)根据图(二)甲、乙的现象得出萌发的种子产生了_________(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4)呼吸作用的意义:①释放的能量主要供用于_____________②以_____的形式释放.
(5)呼吸作用的应用:农田及时排涝和松土,花盆下有空,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小敏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的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分成等量的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
据此,请分析回答:
(1)小敏的实验中有_________组对照试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_________。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______。
(3)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造成的。
(5)小敏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仓库时,发现墙角潮湿的拖布和扫帚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拖布和扫帚时,鼠妇迅速爬走。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以便对照。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设计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5)做完实验后,你是怎样处理这些鼠妇的?
下图A、B、C、D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系列试验装置。请仔细分析后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图B的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应该加入的是_______,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到___________作用。
(3)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都加入______________,如果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完全分解的话,1、2号试管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
瓶号 |
甲 |
乙 |
丙 |
加入物质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瓶口处理 |
不作处理 |
不作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OC |
5 OC |
25 OC |
(1)本实验中包含 组对照实验。甲组与丙组的变量是 。
(2)一段时间后,最先腐败的牛奶应该是 瓶,可见牛奶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 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该组实验之所以最先腐败,是为其提供了 。
(3)请就家里的牛奶保鲜提一条合理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