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广:扩大 |
B.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案:查看 |
C.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约束:规定 |
D.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出:调离京城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 B.④⑤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
B.在少府之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
C.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译文:
(2)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
译文: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华佗论
刘禹锡
称华旧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④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楠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氐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③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辜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呻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④何如?”而孔融⑤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幸。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⑥他人哉?
注:①荀文若:敢于向曹操直谏的谋臣荀彧。②仓舒:曹操爱子曹冲的字。③壬人:指奸佞小人。④虞翻:吴国叫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惹得孙权要杀他。⑤孔融:字文举。其任北海太守时曾重用一人,后又要杀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以应泰山(应劭)自比。⑥矧:shěn,况且。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议能以宥宥:辅助、帮助。 |
B.然犹不能返其恚返:使……平息。 |
C.原夫史氏#书于册也原:探究、推究。 |
D.独病夫史书之义病:担心,忧虑。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曹公所怒//犹以可惩为故事 |
B.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昭昭然不可言也 |
C.是使后之小宽能者之刑//执死生之柄者 |
D.而惩暴者之轻杀//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操之明略见几 凭着曹操的深明韬略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 |
B.后之惑者,复用是为L1实 后来一些记忆不牢靠的人,更是以讹传讹 |
C.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 |
D.又乌用书佗之事为 |
又何须记隶华佗的事呢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肆借所叙述的曹操杀华佗一事,指出了“执柄者”轻杀材能的错误,也为下文阐发观点提供铺垫。 |
B.文章第二肄强调史书记载华佗被杀是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的奸佞小人却常以此误导糊涂的当权者。 |
C.文章第三辟作者以孙权和孔融为例,在对比中突出了曹操轻杀材能的残暴,表达了自己对“执柄者”的极大愤慨。 |
D.文章中“茸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一句表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期待统治者能以古为镜,有所做戒。 |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①而谢焉,然仲尼见之。《晏子春秋》
注释:①宰我,孔子的弟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维其行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约:穷困,困窘
C、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过:探望,拜访
D、吾罪几矣几:(到了)极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见行而从之者也
B、见君不见其从政者不维其行,不识其过
C、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始吾望儒而贵之
D、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非人不得其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2)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杨爵,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母丧,庐墓,冬月笋生。推车粪田,妻馌于旁,见者不知其御史也。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今天下大势,如人衰病已极。腹心百骸,莫不受患。即欲拯之,无措手地。方且奔竞成俗,赇赂公行,遇灾变而不忧,非祥瑞而称贺,谗谄面谀,流为欺罔,士风人心,颓壤极矣。诤臣拂士日益远,而快情恣意之事无敢龃龉于其间,此天下大忧也。去年自夏入秋,恒旸不雨,元日微雪即止,民失所望。此正撤乐减膳,忧惧不宁之时,而辅臣言等方以为符瑞,而称颂之。欺天欺人,不已甚乎!
先是,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籍,关以五木,死一夕复甦。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箠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工部员外郎刘魁,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爵之初入狱也,帝令东厂伺爵言动,五日一奏。校尉周宣稍左右之,受谴。先后系七年,日与怡、魁切劘讲论,忘其困。所著《周易辨说》《中庸解》,则狱中作也。
(选自《明史》)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崇饰:粉饰 |
B.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工作:土木工程 |
C.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搒掠:拷打 |
D.校尉周宣稍左右之左右:侍从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奇节”的一项是()
①耕陇上,辄挟册以诵②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
③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④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⑤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⑥日与怡、魁切劘讲论,忘其困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②⑥ |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爵正道直行,即使当初任职低微,也敢于言所见不平之事,慷慨陈词,以古道衬今政废弛,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
B.针对朝纲废弛,奸佞当道,献谀之事盛行,杨爵上书极谏,既指责夏言、严嵩等人,又明言皇帝不理朝政,姑息养奸。 |
C.文中写周相、刘魁、周怡等人因直言而系狱,又写了周天佑、浦鋐等人的正义之举,正面衬托了杨爵的凛然无畏,正义之行可敬。 |
D.文章对杨爵的记载详细全面,既写了他读书时的刻苦,也写了其孝可嘉,再写其治学之苦。“冬日笋生”更为奇妙,作者褒扬之意顿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推车粪田,妻馌于旁,见者不知其御史也。服阕,起故官。
译文:
(2)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营犯法,率多相容率:大多 |
B.恂遣谷崇以状闻状:罪状 |
C.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相:代指贾复 |
D.恂奉玺书至第一奉:通“捧”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寇恂“威望素著”的一组是()
①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②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
③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④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
⑤诸将皆曰:“非所及也⑥时人归其长者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打高峻时,寇恂违背光武帝旨意,擅自斩杀了高峻的使者皇甫文,但事如光武所愿,光武帝没有责罚寇恂。 |
B.寇恂明习经术,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迩闻名;一生戎马,奋其智勇。可谓忠心耿耿。 |
C.他所得俸禄,往往厚施亲友、故旧和从征将士。他常说:“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
D.他屈己为国,顾全大局,人们无不景仰他的长者之风,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①,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②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③中赋诗,酌酒徘徊。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注:①台劾:受有关部门揭发、举报。②耄:指年老。③圹:墓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因犯……罪 |
B.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图:画 |
C.客或难之,图曰:……难:反驳 |
D.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属:通“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B.寻迁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
C.客或难之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D.图与闾里耆老相乐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下大乱,自己生命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头,司空图坚持气节,决不向反叛者屈膝,历尽艰险,突破了重围。 |
B.在战乱的岁月里,司空图选择了隐居的道路,并有自己的一套隐居理论,说话做事在常人看来往往比较怪异,避免了灾祸临头。 |
C.由于司空图品节高尚,忠于朝廷,因而受到众多官员的器重和称赞,受到多方提携,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职。 |
D.司空图对财物看得很轻,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也愿意和父老乡亲共同享受,在乱世中营造了一方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