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建国之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4)这是哪一朝代官制发生的变化?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农业、农村、农民,俗称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来发展农村生产力。请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建国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党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1953年—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何种改造途径?
(3)1958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共产风盛行,我国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上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和平、统一、发展”不仅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追求,请根据下列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分裂之间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林肯竞选演说
材料二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邓小平
材料三 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材料四 在德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在参观了波茨坦会议旧址后说:波茨坦会议旧址是一个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台湾(包括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是中国的一部分。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事业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胜利。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为国际共识。我相信: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
(1) 材料一、二两国领导人所强调的共同原则是什么?为维护此原则,林肯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 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后,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那么,与内地相比,港澳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3) 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4) 根据材料四,说出我国政府开展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早日实现台湾的回归,我国政府制定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5) 温家宝总理说“: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你认为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历史上,古今中外,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走进名人,感受思想的力量】
(1)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名著《神曲》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处处洋溢着什么思想的光辉?
(2)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为了实现他的民主共和梦,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强调“天赋人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作为法律条款最早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哪部文献中得到体现?并充分体现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他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先驱,他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全世界的劳苦大众的解放指明了方向。为此,他创立了什么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引之下,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终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与名人对话,感受人格的魅力】
材料一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誓言
材料二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在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能感受到名人的哪些人格魅力?(至少两点)
【思想解放运动启示录】结合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改革的事例无一不证明了这一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就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的。
(1)北魏成为汉化的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2)为变法图强,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领导了什么运动?此运动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下表是(苏俄)1921年—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年) |
1921 |
1923 |
1925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23.13 |
34.55 |
44.24 |
(3)苏俄1921年——1925年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材料四 1874年-189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2.1%,同时期的英国为1.7%,法国为2.1%,德国为3.5%,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回答: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日本历史上哪一事件的开展有关?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和资产阶级现代化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请探究,改革要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至少两点)
2014年,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合作”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根据该小组收集的资料和研究的相关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合作即团结。下图是1942年前苏联的一张名为“绞死希特勒”的宣传海报。
问题:事实上当时远不止以上三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当时反法西斯国家组建了哪一国际组织?该组织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合作即和平。1972年,周恩来在机场迎接某位外国元首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后,两国关系有了怎样的变化?
(3)合作即发展。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欧元)(注:六国为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六国),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 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952年 |
1967年 |
1983年 |
1991年 |
1999 |
1215855 |
2433880 |
3213870 |
4672299 |
5403597 |
问题:该统计表反映了六国经济呈怎样的发展趋势?1999年,为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六国为核心的欧盟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措施?
(4)合作即胜利。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国共两党更是精诚合作,共御顽敌,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问题:抗战期间,我国军民采取了怎样的抗战路线?促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5)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请你探究决定这一趋势的经济和科技因素分别是什么?